興辦老年學校,重視老年教育,讓“老有所學”更有依靠、更加深入民心,是各級各地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做好新時代老齡工作的部署要求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豐富精神文明內涵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年來,我國老年教育雖然發展起步較快、逐漸成勢,但仍有供需矛盾,比如,專業人才缺乏、課程內容單一、考核激勵不足等問題短板客觀存在。對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提升老年教育質量,讓老年人既能有所學,還能學得好,是各地老年大學必須思考、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加強老年教育人才培養,是辦好老年大學的首要任務。由于老年教育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特點,其辦學體系不斷向基層延伸,將成必然趨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除了一些傳統的教育院校積極開辦老年大學,縣級以下的街道、社區,已經成為老年教育的主陣地。從當下的教育教學現狀來看,特別是在基層,參與老年教育的師資來源大多是兼職的學校老師、機關團體干部和社會愛心志愿者,很少有相對專業、固定的教育教學團隊。因為教學時間和課程數量均難以達標,所以無法滿足老年群體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故而,要提升老年教育質量,首先還得培養一批與時俱進、可堪重任的老年教育專業人才,只有師資力量充沛了、強大了,才能保證老年人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統籌編好精品教材、提升老年教育課堂活力,是增強老年大學吸引力的關鍵舉措。目前,我國老年大學雖然已經有了統編教材,但隨著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越來越大,他們的身份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接受教育的層次需求自然不同。比如,有人喜歡琴棋書畫,有人喜歡歌舞曲藝,有人喜歡健身運動……面對這些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單一的課程內容肯定難以滿足。這時,除了統編教材以及其他通用教材,還可增加一些花卉養護、形象禮儀、生活技巧等注重實用性的專業教材。有了這些多樣化的教材配備,教學課程就會因此豐富起來、活躍起來,只要老年人需要什么,就能通過“量身定做”為其提供熱情周到、快樂體驗的教學服務。
建立健全老年大學開辦、評價、考核制度,是老年大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老年教育是否有特色、有溫度,不僅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更需要精細化的管理藝術。一方面,對老年大學而言,應突出氛圍營造,不斷優化辦學條件,增強老年教育的吸引力。通過科學設定目標、形成長效機制、強化要素保障,為老年人提供環境優良、設施齊全、功能齊備的學習場所;分類建好專業師資和老年學員信息庫,對老師和學員的“教”和“學”等現實表現進行日常跟蹤,通過選樹典型、表彰優秀,激發老師和學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管理部門而言,需要不斷完善考評制度與體系。對老年大學的辦學條件、教學質量、課程設計、效果反饋等方面予以常態化評估,以保障每所老年大學都沿著制度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好地為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服好務,老年教育市場才會越做越大。
總之,提升老年教育質量,讓老年大學更好地為老年群體服好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環環相扣、多向發力,但歸根結底,還是應以需求為本,開放思維、創新舉措,在環境營造、師資配備、課程開發、評價考核上下功夫。(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span>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