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十年來,這一倡議快速發展壯大,不斷走深走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為促進世界的發展與繁榮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結碩果
悠悠駝鈴不懼怕綿延千里的黃沙,驚濤駭浪擋不住浩浩蕩蕩的船隊。古老神秘的絲綢之路,連通著華夏與西域諸國,是東西方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梁。“一帶一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賡續千年的絲路精神,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踐行“五通”的思想原則,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合作成果。
深化政治互信,政策溝通搭建合作四梁八柱。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政策溝通的引領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多樣合作對接機制,增強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推動把政治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把理念認同轉化為務實成果。
深化互聯互通,設施聯通打造合作立體網絡。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各方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深化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
深化經貿合作,貿易暢通彰顯合作蓬勃活力。十年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不斷走深走實,貿易規模屢創新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加密切,為全球開放合作、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
深化資金融通,資金融通凸顯合作互利互惠。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吸引多邊開發機構、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參與,堅持“平等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助力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深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筑牢合作深厚根基。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對外援助,增進相互理解,厚植友好情誼,筑牢安全基石,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一帶一路”獻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是基于中國對世界歷史、現狀和未來的深刻理解和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刻思考,是惠及世界的中國方案,不僅助推中國夢的實現,而且助力沿線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為全球治理、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一帶一路”建設彰顯了中國“達則兼濟天下”的大國擔當,展現了人類社會合作共贏的美好前景。“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世界經濟進入低迷時期提出來的,體現了在逆境之下中國自覺扛起時代重任,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將雙贏、多贏上升為共贏,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實現開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新型全球化,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一帶一路”建設從人類重大共同關切入手,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共同目標和任務。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以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理念豐富人類可持續發展觀,通過擴大貿易投資,加強技術交流,助力沿線國家改善設施、緩解貧困、提高就業,為推進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要求企業要“走出去”,更要求企業要“走進去”,引導其向全球分工體系中最有潛力的市場走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分工,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在要素集聚、資源配置、產業布局等方面積極作為,匯聚起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的強大合力。
“一帶一路”惠民生
最高境界的善行猶如水的品性,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不僅推進了諸多“大而優”項目,也匯集了不少“小而美”項目,聚焦增加就業、提高技能、改善生活,讓接地氣、聚人心的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增進民生福祉,繪就幸福畫卷。
一是從產品到服務,聚焦“硬聯通”發揮強支撐。積極推進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外承包工程穩步開展,全方位聯通網絡持續完善,國際運輸通道不斷拓展,解決基礎設施落后、制造業發展滯后、貿易水平較低等問題,將優質產品和周到服務嵌入沿線國家,大大改善和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是從物質到精神,推動“軟聯通”落實高標準。重視技術合作、經驗交流、人文關懷,強調公平、開放、包容,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開展技術援助、規劃咨詢、援外醫療等志愿者幫扶行動,為沿線國家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在重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積極救援救災,守護人民生命安全,拉緊了國家間守望相助的友好情誼,拉近了各國人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三是從民生到民心,促進“心聯通”取得新進展。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如光伏電站有效推動綠色扶貧、五橋通車更加方便人們出行、德哈供水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實實在在幫他們解難題、增福祉。
“一帶一路”創新局
古今輝映,絲路“駝鈴”,綿延不息。從古道絲綢路到中歐班列行,“一帶一路”呈現著歷史超越與傳承,傳達出跨越千年的相逢相知之情、互信互敬之意。乘著“一帶一路”共建十周年的東風,延續千年的絲路古道,勢必會煥發新生機、開創新局面,讓合作走得更遠。
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共享“穩定紅利”。和平是各國交往合作的前提,要遵循“和時興,戰時衰”的歷史規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在應對政治博弈、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問題上深化交流合作,營造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
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共享“發展紅利”。繁榮是各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夢想,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全力打造世界經濟新的增長極,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契機,提升互聯互通和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共享“全球化紅利”。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以面向鄰國、面向亞洲、面向世界的胸懷,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共享“科技紅利”。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拓展高技術合作領域,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等前沿領域合作,探索各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共同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共享“人文紅利”。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創新人文合作模式,搭建人文合作平臺,健全人文合作機制,不斷提升不同文明間的包容與交流水平,為“一帶一路”歷史傳承和現實延續提供精神引領。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展望下一個十年,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繼續加強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和寶貴的發展經驗。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條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更加繁榮、惠及人類的“幸福路”更加寬廣。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