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洞察大勢、統攬全局,先后創造性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這一倡議提出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已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
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建設,親自倡議、親自部署、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引領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倳浻?016年、2018年和2021年三次出席“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2017年、2019年兩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亞,從世界經濟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再到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利用多邊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介紹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表達中國同各國共創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的堅定信念。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全面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努力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一倡議的核心內涵,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這一倡議的最高目標,是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共建“一帶一路”指明了方向,體現了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和時代要求,彰顯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主張。
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為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2016年的第一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2018年的第二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人民;2021年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三次座談會,三次強調“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倳涍€多次指出,“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從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匈塞鐵路、蒙內鐵路、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扎實推進,到我國倡議設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為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資金渠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成功落地,鐵路、港口、公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合作穩步推進。在馬爾代夫,第一座跨海大橋連通島嶼;在黑山共和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穿越群山;在白俄羅斯,第一次發展起了轎車制造業;在哈薩克斯坦,這個內陸國擁有出??诘?ldquo;想象”變為現實;在阿富汗,松子“坐上”包機出口中國,給當地民眾“換來”新居;在孟加拉國,中國投資開設的制帽工廠為當地村莊摘掉了貧窮的“帽子”。共建“一帶一路”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培育沿線各國發展新動能,造福沿線各國人民。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說:“得益于共建‘一帶一路’,老中鐵路建成通車,老撾人民圓了夢想。”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達571.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正在合力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有效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了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經濟合作新模式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新路徑。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性問題加劇,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不針對誰也不排除誰;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不是這樣那樣的所謂“陷阱”,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游戲。十年來,“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顯現,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等,與“一帶一路”聯接互補、交相輝映。希臘前總理齊普拉斯曾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目標相吻合,將促進歐亞大陸和世界范圍內的交流,推動經濟合作,強化貿易投資,堪稱“具有深遠影響的世紀倡議”。十年來,“一帶一路”植根亞歐大陸,一路拓展到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南太平洋地區,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進入國際話語體系,寫入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豐富了國際經濟合作理念和多邊主義內涵,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案。
共建“一帶一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們國家的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也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世界知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夫婦所著的《世界新趨勢》一書這樣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歷史上從來沒有誰嘗試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在經濟領域將那么多國家和大洲連接起來。”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連點成線到面,在廣袤大陸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風破浪,為世界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展望未來,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合作和斗爭、統籌存量和增量、統籌整體和重點,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將“一帶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