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本期“跟著習主席學國學”節目,我們一起來學習“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這句古語。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引用古語“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著重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重視“要尊崇歷史、研究歷史,確立歷史思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史書是用來宣明治理天下的原則與方法的。在上面一段,我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確立“歷史思維”。什么是歷史思維?歷史思維就是將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貫通起來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和總體視野。歷史思維最典型的特征是時間與變化,也就是在時間的流變之中來觀察各種事物、現象??梢哉f,歷史思維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時,我們黨也非常重視用歷史思維來思考現實問題。
毛澤東同志在《論新階段》中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同志將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的重視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達。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同樣非常重視歷史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敬畏歷史、敬畏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為歷史和考古工作者開展研究、學習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要敬畏歷史。
下面我們來看“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這句話的來源。“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出自《南齊書目錄序》?!赌淆R書》是記錄南朝蕭齊一代的正史作品,總編撰是齊高帝蕭道成之孫蕭子顯。這本書流傳到北宋的時候,曾鞏等人作了校訂工作,并作《南齊書目錄序》。
《南齊書》的總編撰蕭子顯,字景陽,是南朝梁代的史學家。蕭子顯雖然是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但是他生活的時代發生了朝代更迭。梁朝的帝王并沒有因為蕭子顯是前朝的王孫就輕視他,反而授予了他非常高的職位。蕭子顯從小特別聰明,工于作文。梁朝建立后,降封寧都縣子,歷任太子中舍人、國子祭酒、侍中、吏部尚書、吳興太守。由于《南齊書》是南齊王孫蕭子顯編撰的,所以其歷史價值和歷史真實度還是非常高的。
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南豐人,南豐曾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曾鞏特別聰明,記憶力超群,12歲時就能寫文章了。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曾鞏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曾鞏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
《南齊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書中記述了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公元502年),共23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曾鞏在《南齊書目錄序》寫道,“將以是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為法戒,則必得其所托,而后能傳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則或失其意,或亂其實,或析理之不通,或設辭之不善,故雖有殊功韙德非常之跡,將暗而不章,郁而不發,而梼杌嵬瑣、奸回兇慝之形,可幸而掩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想把前代的是非得失和興亡治亂的原由作為鑒戒,就一定要找到那種能夠托付的執筆人,然后才能夠傳播久遠。這是撰修史書的原因??!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可托付的執筆人人選,就會失去歷史的原本意思,或者與史實不符,還會造成在剖析事理時不通達,或者遣詞不當。所以,即便有一些歷史事跡非常突出,也會因為記錄者的原因而幽暗不顯明,那些兇頑至極、狂險猥瑣、奸邪兇惡的事情,卻能僥幸被掩蓋??!
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我們一定要找到具備史學才能的歷史學家來記述歷史,這樣才能對歷史事實有很好的記錄和真實表達。
我們知道,“治天下之道”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所以我們在了解歷史的時候,必須對其有客觀的認知。歷史文獻是人類盛衰興旺、得失成敗的文獻記錄,其中充滿經驗教訓。我們在今天的工作與社會活動中,會碰到很多事情、很多難題、很多困惑,這時就可以從歷史之中得到啟發。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借鑒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豐厚歷史資源。同時,我們還必須把中國歷史的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并好好運用。
學習歷史,我們可以了解古人是怎么避免“彎路”和“險灘”的。重要的是,廣大領導干部還必須多讀中外優秀歷史,并在這個過程中汲取智慧和經驗,為現實中的決策部署提供有益的幫助。另外,廣大青少年也應該多學習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知識,這樣可以培養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尤其可以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本期節目就到這里,謝謝。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