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根本性質的重要論斷。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本質要求和五項重大原則,其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社會主義從最根本的層面規定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是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成其為自身的根本屬性,從而與其他性質的現代化模式區別開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之間具有密切關聯,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社會主義性質是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核心線索。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貫穿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現代化指的是起源于西方進而波及整個世界人類歷史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它不僅意味著社會生活的整體變革、全球性的社會變遷,還標志著新文明的出現。對于人類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現代化過程,美國學者布萊克認為現代社會的變遷這場偉大的革命性轉變最富動力性,同史前生存到人類生活、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一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各個國家和民族如何實現現代化,長期以來似乎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走西方現代化道路?,F代化發源于西方,與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具有文化上的親緣關系。文藝復興批判中世紀教會的黑暗統治,推崇科學和理性,追求和張揚人的個性,以“人性”“人權”“人道”來反對“神性”“神權”“神道”,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恩格斯評價說,“這是人類以往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一次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啟蒙思想家們開啟民智、激發人們運用理性,破除對教會、國家、階級等的無知和偏見,去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幸福和發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對神示權威和超越現實根源知識的拒斥,預示著以工業化、世俗化、市場化等為特征的現代化的到來??梢哉f,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為現代化的萌發提供了文化前提。
此外,西方國家對現代化進行意識形態化的塑造,試圖在歐洲殖民體系瓦解和冷戰戰場迅速向亞非拉第三世界擴張時,用“現代化理論”與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相抗衡,以實現對經濟停滯、政治衰敗、文化畸形的“欠發達世界”施行所謂的援助和發展指導。影響現代化肇始和演進的種種因素使得人們深陷“現代化=西方化”的思想窠臼之中,這種誤解和偏見深度窄化和束縛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各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之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各個國家的發展呈現為自發的演進過程和沒有外來干預的自然狀態。“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使得人類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歷史過程不再具有普遍的、線性的表征。在世界歷史格局下,一切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被納入一個整體系統中,確立起一種超越時間的、非線性的空間結構,亦即空間關系的時間化。這種由世界歷史實現的時空轉換格局大大拓寬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可供選擇的空間,使人類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發展實現從單線進化論模式向多元復線進化模式的轉變成為可能。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大事件。這場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科學理論變為現實制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從此具有了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另一種選擇,即能夠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實現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正在黑暗中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從方向、方法、精神上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極強的“示范”作用,促使中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俄國十月革命為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辟了新道路、開啟了新起點。
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的任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開啟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體任務之一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196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任務。
至于我國為什么要堅持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而不能走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毛澤東同志1965年5月在井岡山上的談話明確闡明了其中的原因。他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域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四分五裂。在這樣的條件下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另一方面是因為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許多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不可能讓落后的中國獨立發展、后來居上。所以,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依然是走不通。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性決策,并動員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新的奮斗征程上,針對一些錯誤思潮的錯誤認識和產生的不良影響,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些人腦子里的四化同我們腦子里的四化不同。我們腦子里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他們只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
至于我國為什么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鄧小平同志也給出了解釋。一方面,“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另一方面,中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解決”。要想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只能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F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然而如何實現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改革開放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其目的是為了“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在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但同時也秉持兼容并蓄的態度,“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始終強調要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要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避免因不顧國情照抄照搬而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嚴重后果,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